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

綠領工作坊設計班 培育建築節能「綠頭腦」

"期許身處第一線的建築師們蓋出更多綠建築,或者設計師改造既有房屋時也能考量環保績效,盡量降低建築部門對環境造成的衝擊。"
陳重仁老師介紹建築外殼節能。(圖片提供: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)
文/王振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)
 綠建築,或稱綠色建築、永續建築,以往大家只能望文生義,認為是比一般建築還環保的建築,但究竟是怎麼個「綠」法?有人認為即是在屋頂上裝太陽能板,但從台灣1999年開始EEWH綠建築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以來,包含候選及取得標章的建物超過6000棟,其中不少並未安裝太陽能板。

紮實課程,培訓更多綠領建築師
 上述疑問,不僅一般民眾不了解,連建築從業人員及設計裝潢相關業者也多一知半解。對此,台達從2005年蓋出第一棟綠建築廠房(台南廠一期)之後,不僅自己身體力行,更在2009年創辦「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」,至今邁入第9個年頭,累積開設的11個班次合計培訓近400位學員,期許身處第一線的建築師們蓋出更多綠建築,或者設計師改造既有房屋時也能考量環保績效,盡量降低建築部門對環境造成的衝擊。
 2017年上半年開設的是848小時的「設計養成班」,內容包含設計實務課程、綠建築參訪、最後一週的實作workshop等,課程相當緊湊、紮實。
 第一週的入門概念由政治大學地政系孫振義副教授講解,他在一個上午把綠建築各個指標提過一遍,讓人意猶未盡。比方,建築可將基地筏基坑設計成儲水池,減少都市暴雨的淹水風險。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楊錦懷特聘教授負責的太陽能課程,則特地移師到台灣科技大學頂樓的太陽能屋,讓學員實地見證薄膜太陽能玻璃 (BIPV) 的應用,及太陽能模擬軟體的實作演練。
 而台灣綠領協會陳重仁理事長的照明節能課程,則強調適當的照明其實不用拼命在天花板增加燈具,只要在工作桌面運用檯燈、或以吊燈加強補光即可。他特別提醒,住宅是讓人下班後好好休息的地方,弄得太亮對身體也是種負擔。
中國科大建築系陳海曙副教授,導覽綠建築示範基地之一的公務人力發展中心。
 事實上,綠建築理論含有許多「老祖宗的智慧」。古代在沒有電力和科技家電的狀況下,都懂得依照當地氣候條件,把房宅設計成冬暖夏涼、自然採光、通風順暢的綠建築。比方解釋「風土建築」時,為何東南亞高腳屋的柱子經常是方柱體?結果居然是為了防止蛇咬(因為蛇不喜歡爬方柱),而非什麼建築結構或物理力學等技術考量。
綠領設計養成班最後一週的workshop,各組學員聚精會神地繪圖設計。
最後一週的實作課workshop,本屆綠領工作坊特別找了一塊八里的基地,讓各組學員依照當地自然及氣候條件,設法運用綠建築手法設計水岸生態環境教育中心,從綠建材、外殼節能、節水、生態池、通風採光、室內環境品質、再生能源裝設等各方面,盡量把前幾週的所學新知投入到作品內。到了評審評圖時間,各組都端出令人驚艷的設計創意,有學員還因為自身在八里品嘗海產的經驗,設計了孔雀蛤造型的綠建築!
 上半年「設計養成班」結訓後,2017下半年,「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」將在在南部開設基礎班(南部基礎班報名資訊),繼續在建築領域培養更多具備節能意識,也懂得尊重環境、愛護生態的「綠頭腦」,替台灣打造更多節能又舒適的綠色好宅!




【參考資料】
【延伸閱讀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