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

常見綠建築迷思大破解

鑽石級的台達電子南科廠房只是把樓梯放在更明顯的地方,便能鼓勵員工少搭電梯。
(來源:台達電子)
文/謝雯凱(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)

    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生活品質與居家節能,對於「綠建築」這個詞彙已經不陌生。然而,由於多數電視節目、房地產銷售文宣對綠建築的解讀都流於片面,反倒讓一般大眾對綠建築產生許多迷思與誤解,這篇文章便針對最常被提出的疑惑,簡單說明,也希望大家不要再以訛傳訛了。

坐擁大片綠地才是綠建築。不對!

    台灣的綠建築制度特別注重生態環節,與綠地相關的指標占了九大指標中的三項,包括「生物多樣性」、「綠化量」與「基地保水」。生物多樣性指標目的是將基地的景觀營造成適合生物的棲息環境,只適用一公頃以上的開發建案,市區中許多公共建設與住商大樓,都超過此面積。

    與面積大小最相關的「綠化量指標」,是依據植物可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來當作評估標準。但這裡的面積,是指建築範圍內綠化「比例」的多寡,綠化面積至少需要超過15%才拿得到這個指標的分數,比例愈高成績愈高。在寸土寸金的市區,即便建築基地範圍狹小,一樣可透過屋頂綠化與立體植栽來達到綠化量。此外,模擬森林環境的複層植物栽培、保存老樹、種植原生植物,都有計分上的優惠。

台北花博新生三館保留現地樹木,並設置屋頂花園,使綠化面積的質量都有所增加。
綠建築概念是抄歐美的。錯!

    綠建築必須順應本土氣候與地理條件,例如在多雨的宜蘭,房子更要講究通風;炎熱的高雄,建築物要加強遮陽。1999年建立的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是亞洲第一個、世界第四個上路的建築評估系統,其基本內涵是「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」,具備亞熱帶建築節能特色,當時在全世界也是獨創,非常注重在地環境條件。

綠建築鼓吹玻璃帷幕建築。大誤!

    早在1950年代,玻璃帷幕牆便被應用於建築大樓上,爾後逐漸風行歐美。到了70年代能源危機時,玻璃帷幕大樓儼然成為耗能怪獸,歐美政府才修改法規,提高建築能源效益。因此,即使在溫帶國家,玻璃帷幕建築物也不是綠建築的形式。玻璃雖可採光,但隔熱效果很差,冬季的暖氣將會因此大量逸散,而暖氣正是建築物最耗費能源的部分。歐美綠建築中若採用大片玻璃採光,都會使用雙層或三層隔熱玻璃,另外也加入建築節能設計上的巧思,減少暖氣能耗。

    若在亞熱帶的台灣蓋玻璃帷幕大樓,即使貼上隔熱紙,仍無法完全阻擋冷氣流失,最好還是在建築設計階段就把開窗面積減少到適量程度,才是真正節能。

綠建築變相鼓勵建新大樓。錯!

    過去台灣綠建築標章制度只有一套制度,不管是新舊建築物都可以申請,並非只有新建築物才能申請。但畢竟許多舊有建築物一開始便設計錯誤,體質不良,不但讓民眾難以省電,住得也不健康。因此2010年左右,內政部增加新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分類,推出「舊建築改善」這個類別,積極鼓勵三年以上的舊有建築物進行綠色改造,提高能源效益。

    新類別中的「生態社區」,則融入了生態城市的概念,也鼓勵既有社區提出申請,裡頭的「社區機能」、「共同歷史記憶舊建築保存」指標,以及珍貴老樹保護等評分項目,反而都是既有建築更有利拿分。若是舊社區能透過綠色改善,就能讓環境更好,根本不需要都更。台灣建築物中 97% 都是既有建築,因此既有建築與社區的綠改造,想必能帶來巨大的節能效益,省下來的電費也才能真正回饋到居民的口袋裡。

北投圖書館是台灣第一棟鑽石級綠建築,原本的舊圖書館因為是海砂屋,而不得不拆除重建。它雖然有大面積採光,但外頭做了深遮陽,避免熱氣傳導進來,只會把光與風帯進室內。書架高度降低,也有助於室內通風與照明。
(來源: 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FlickrCC BY-NC-SA 2.0

綠建築一定要有太陽能板。並不是!

    綠建築評估標準中,再生能源只是其中一項可加分的項目,不是必選題,占比也不高,絕大多數的綠建築都沒有太陽能光電板。綠建築主要目的是要鼓勵建築本身能夠節能,自行生產能源並非必然。如果要投資,不如把再生能源、節能設備與綠色改造一並考慮投資效益。

綠建築比較昂貴。其實不見得!

    綠建築不是只在意節能設備、綠色建材,它更重視「減量設計」。例如,一般建築物的燈光與空調設計往往過量,綠建築評分中會特別針對這點進行審視,而民眾卻可因此少付出購置成本,也避免往後十幾年的能源浪費。能源效率高的電器,即便在市場上稍微昂貴,也應該要考慮使用期間省下的電費。綠色建材有非常多種,並非每種都偏貴,若在意荷包,建議可多做比較。

綠建築很難申請?其實,台灣綠建築數量非常多!

    台灣的綠建築制度五個分級中,分數最高的鑽石級綠建築數量的確不多,但較低門檻的銅級、合格級等級數量相當多,總計核定與候選中的所有綠建築,已經達到三千棟以上。這是因為綠建築制度設計初衷,便期望推動平民綠建築,因此才設立較低門檻的等級,並且利用制度的設計,鼓勵這些綠建築更積極改造,一步步邁向更高等級。

    綠建築數量眾多的另一大因素,是我國政府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築必須取得綠建築標章,使得台灣成為世界上最重視綠建築的政府之一。2011年推出的多種類別,也將會讓更多有心推動綠建築的組織、建商與個人能夠申請,綠建築的數量可能會因此快速攀升。

【延伸閱讀】
迎接綠建築3.0 – 重新想像不缺席的未來》楊雅雲、郭英釗 18-May-12 低碳生活部落格
郭英釗 和他設計的綠圖書館》張楊乾 17-Apr-12 低碳生活部落格
邁向世界最高綠建築 101做到了》謝雯凱 12-Sep-11 低碳生活部落格
下載全部綠建築評估手冊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