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

探索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

 文/陳楊文(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)

 在台灣,關於節能減碳的教育,我們所面對的是雙重性問題。台灣消耗的能源98.3%仰賴進口(*1),這是台灣自身資源的侷限,加上現在的高度仰賴化石能源,能源極易受制於外人;另一個則是全球性的問題,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,人人都有機會受到影響。兩者解決的關鍵,都在於人類共同節制使用化石燃料,讓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再上升,減緩全球暖化所造成的變化,這也是節能減碳的意義。
 教育是改變人類行為的工程,在此前所未有的能源與環境新議題,其屬性不單只是為了學生未來生活所需,生活中隨時隨地都需要能源,老師同時也面臨新的學習,且其有時間上的迫切性,必須即知即行。

全校式經營能源教育、低碳學校計畫
 我近三年執行基金會的「全校式經營能源教育」計畫(whole school approached energy education program),該項計畫自2006年春開始進行,其內容包括引介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(U. of Wisconsin at Steven point)的KEEP(K-12 energy education program) 能源教材,將之翻譯與在地化、舉辦種子教師工作坊與學習交流網站、培訓能源之煋巡迴老師、建立12所能源教育示範學校、規劃中小學校園能源體檢表、協助台北縣成立低碳學校…等工作經驗。我根據這些實際的教學與校園輔導經驗,與許多校長、老師與學生接觸後,試圖探索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。

 我國國民義務教育目前並沒有獨立的能源相關科目,相關能源的概念散置於各科目中。傳統作法將能源教育歸類到科學教育中,甚至窄化到如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科技知識。再生能源固然是人類未來生活能源的希望,但以現有的技術與生產成本來說,還不到生活的運用層面,在過渡到此未來的能源之前,現有的節能技術與教育,就能發揮以低成本達到大效果的作用。

 譬如在台灣盛行的節能燈泡(T3規格),同一規格就比傳統白熾燈泡省電達80% ,固然其單價較傳統燈泡高,如在每日開燈8小時的情況下,同一類燈泡約在3~4個月後所省下電費,就能補足其較為額貴的價差。當然最省的方法是不用,我們的建築中充斥著過度多餘的照明,隨手關燈的節能效果最大。

 在再生能源的運用上,經濟仍是考量的因素,如太陽光電板(PV),成本是每度發電的建構費用是30萬元,其發電所省下的電費需約80年才能夠回本,不過該光電板的使用年限只有約20年,目前仍不符家庭經濟所用。如不考慮目前的電費結構,在對環境的衝擊方面,太陽光電板的發電直接用於用戶,相較於傳統的集中式發電,再傳遞到用戶端,傳遞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,再生能源確實是比較友善環境。

 我們所引入的KEEP能源教材,其內容不侷限在科學教育,而是以能源為議題,融入到各科領域中,包含在人文與藝術課程中,都能傳遞能源教育的概念。該教材學程涵蓋範圍從幼稚園到高三,所傳遞給學生的教育有四大議題(themes):「能源的形態與來源」、「能源的開發」、「使用能源的影響」與「能源管理」,前三項議題可在我國現行教材中找到,但能源管理的議題,在現行教材中較為少見,該議題類似本文所將討論的節能減碳教育,是目前我國教材內容較為少見的。全部教材與相關教學討論,可在全校式經營能源教育計畫網站(http://energyedu.org/)獲得。

 在未來我國的國民義務教育中,節能減碳教育的目的,可以培養學生下述的四個能力指標:「能意識到生態環境的變遷」、「能反思現有生活的耗能」、「能建立友善環境的責任感」與「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」。

 .「能意識到生態環境的變遷」

 節能減碳的目的在於解決人所造成環境的問題,其先決條件,應該是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的變化,以及反應環境變化所需消耗的能源。這議題的具體化,可以是暖化造成冷氣或風扇用電的需求,也可以是關心颱風類型的轉變,如果未來的颱風變得多是豪雨型,我們該怎麼應對?甚至人類的行為都會造成微氣候環境的改變,例如教室內容加裝冷氣後,為了緊閉門窗,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往往超過健康範圍。

 可教予學生的,是觀察環境的變動與量測環境變動的技能,這技能可以簡易到使用溫度計,與學習匯整周遭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。

 .「能反思現有生活的耗能」

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都需要能源,也因此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娛樂與教育,都與節能減碳有關連。當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活動時間都在室內時,大量使用電器與消耗電力時,我們就應該更聚焦對電力或電器的管理能力。

 簡單的說,在此情況下,節能減碳就是竭盡減少沒必要的耗電,例如學習知道某些電器有待機電力,無意義地耗能的情況;如冬天長期不用冷氣機時,冷氣機因為待機電力的關係仍然在耗電,此時就應該拔除插頭,杜絕無意義的消耗。又例如學校飲水機晚上與假日不用時,是否值得耗能耗電持續開著保溫?等議題。要討論這些議題,師生所需要的是使用量測電器耗能的簡易功率機,以及基本的數學能力。

 .「能建立友善環境的責任感」

 一旦瞭解暖化與耗能的關連性,節能減碳的知識,就必須落實到生活中的行動,而不單只是知識理論而已,這些行動簡單的像是「隨手關燈」、「走路上學」等,或是複雜到建構學校的「綠色運動會」。看似簡單的隨手行為,往往有令人驚奇的大效果,當瞭解這種關連性,就會使之內化成節能減碳的生活習慣,也是成為一種環境責任感的生活素養能力。

 .「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」

 節能減碳教育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,而不是追求一昧不用的吝嗇。尤其在學校的教育場地,節能減碳的前提不是要犧牲人的健康與學習,而是在任何活動中要考慮到友善環境的因素。譬如當我們進行閱讀時,會選擇良好的場所,當有節能減碳的素養時,如可以選擇利用自然光的窗邊閱讀,不需再開閱讀燈耗能;當實在找不到明亮環境時,選擇開燈耗能是必要的行為。

擴大環境與永續教育的領域
 傳統的觀念總認為,環境教育是要到自然資源豐富處去進行;節能減碳教育所面對的議題是源自大氣,而能源與大氣都是無所不在的。節能減碳教育的進行,相當於將環境教育從戶外走入室內環境的場域,擴充環境教育的範疇。其議題表面上看起來不在於戶外的生物或生態學習,而多在學習處理人為的建築環境與能資源使用管理;當我們在進行這些室內場域學習時,我們慢慢就會發現,室內環境與戶外生態的關連性,是不可切割的,尤其是生態系統的功能。

 環境教育只認識物種種類是不夠的,必須探究的是生物多樣性與系統觀,而在節能減碳教育的推展下,將來更會關切到生態環境對全體生物所提供生態功能(ecological service),進而去愛護生態體系。

實踐永續的機會
 我們在做任何活動、任何事情時,總是會考慮到錢的因素,如果我們明確地在活動策劃的過程中加入排碳的因素,簡單地說,在計畫書的錢($)欄位旁加上排碳量欄位(C),此時環境因素就會影響我們選擇活動進行的態度。以目前狀況來說,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,還並不是個隨手可得資訊,這是一項全民需要共同學習的過程。一旦能夠計算出排放量,就會有所比較,比較的結果朝最低值努力,這過程就是一種追求人與環境永續相處的能力,而追求永續生活方式必然是節能減碳教育的目的之一。

 提升效能、減少耗能,最有效的方法是將現有體系轉化並賦予新的功能,也就是新舊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。小學是我國分佈最廣泛且具教育功能的公共機構,經過一百多年的經營,其已經具備相當程度的硬體設備,現在面臨少子化的社會趨勢,面臨一些教室閒置的問題。與其耗費大量資源營造新的教育基地,不如運用節能減碳的學習過程,將現有的硬體與軟體擴充。

 由於節能減碳是新的教育議題,因而節能減碳的國民教育,不單是在給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上,老師與家長都必須同時再學習。如何啟動國民環境學習力,讓未來與現在的公民,在所有的場域認識「全球暖化」的議題,改變生活型態減少「能資源浪費」,進而愛護環境避免「生態系統崩潰」,或許這就是節能減碳教育所要達成的使命。

 (本文節錄自屏縣教育第三十七期《探索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》,p.10-14)

【參考資料】
(*1) 能源局 2008《中華民國96年能源統計手冊》

4 則留言:

小豬 提到...

阿乾先生您好:我們是台北市立芳和國中的學生,目前參加2009北北基三縣市中小學學生專題寫作比賽, 而我們在2008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看到您優秀的部落格,看過裡面的內容後感觸良多,內容包括許多非常有意義的文章,有許多非常劃時代的想法,明顯與眾不同的概念,大量的資料,想必您在寫文章前,一定下了非常多的功夫,充分顯現出您的功力,從您的文章中,讓我們學到非常多有關全球暖化與各式環保的知識,內容又扣緊全球性的議題,剛好吻合我們的研究主題,雖然知道您生活忙碌,但希望您能挪出一些時間,接受我們的訪問,以提供我們您寶貴的意見。感激不盡。
訪談時間:3/11(三)下午1~2點
若此時間不行的話,我們在另外商量。

芳和國中專題寫作小組朱晉輝 王純一 楊欣樺 歐陽儒
指導老師
鄭惠凱 陳崇弘敬上

Unknown 提到...

阿乾先生您好:我是中山大學政經系電子報的記者之一,我曾寄信到聯絡信箱,但可能你百忙之中未能看到,所以我就來這裡留言希望您能看到,假如您有看到的話請回信給我好嗎?對於您部落格精彩又深度的文章個人感到相當感動,假如不能介紹給我們中山大學的學生,我想這一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。希望儘快得您的佳音,感謝。

敬祝 人氣高升

中山大學政經系大一生
李泰興
敬上

匿名 提到...

To 小豬:
很高興你們對低碳部落格有興趣,我也很樂於分享經驗,不過3/11日我已安排有其他行程,不知可以改時間嗎。後續您可將信寄到lowestC@gmail.com,我會再跟您聯絡。

匿名 提到...

To 泰興:
我原打算今天一早就回您的信,引用文章當然沒問題,註明出處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