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

能源學校 三年有成

 文.圖/林雅容(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)

 年前,當全球暖化在台灣仍是一項冷門議題時,大地旅人工作室台達基金會,就已開始在討論如何建構「能源學校」。今年,當「節能減碳」四個字,已成為無所不在的口號時,過去能源學校的示範點,則多已成為其他中小學的學習對象。

 目前在台灣,「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輔導計畫」共有12所學校參與,其中有國小、國中、完全高中及高職學校等,學校規模則少從不到50人,大到上千人皆包含在內。一路走來,「全校式經營輔導學校計畫」陪伴學校在能源教育中自發成長,許多伙伴學校已經慢慢抽枝長葉,逐漸走出自己的新能源文化樣貌!



讀電錶 讓數據自己說話
 就以惠文國小來說,她是台中一所新興的大型都會學校,學生總數近四千人。雖然中部氣候宜人,室內不太需要裝設空調,但大量的電器設備仍然飆高用電量,讓學校傷透腦筋。

 在參加能源學校計畫之後,惠文師長所組成的「能源教育小組」,在評估用電管理與能源教育兩方面的需求後,決定購買機械式電表。不過,電表不安裝在總務處,也不安裝在辦公室,而是安裝在所有五年級的教室裡,因為,他們決定教孩子閱讀電表。

 看到老師寄來的電表照片,我們不禁莞爾一笑,照片裡的能源小天使正專注地讀著電表,電表的高度不偏不倚就安裝在他們的眼前,老師們真的用心,把一般總是高高在上的電表,移到適合小朋友高度的位置。

 數據,在惠文推廣能源教育的行動上佔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,為了讓孩子很清楚地瞭解電表上數字的意義,老師設計了一張鉅細靡遺的紀錄表,讓能源小天使勾選了每堂課使用的電器後,再將每天教室的用電量記錄下來。如此一來,孩子可以具體地看到使用哪些電器特別耗電,並透過瞭解問題,與老師一起討論改善行動,如此不僅增加了成就感,也強化他們節能的動力。

 「大家都知道隨手關燈就會省電,可是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幫助有多大。所以數據會讓大家對於自己所做的每一個行為都很認同。」衛生組組長林雅娟老師說。

 惠文國小五年一班的李雅筑,在接受過兩次集訓成為能源小天使後,寫出了她紀錄電表的心得:
 
 「因為老師的推薦,所以擔任了能源小天使觀測、紀錄電表活動。剛開始我不太喜歡這份工作,對電表也十分生疏,生活中從來沒有仔細看過電表,因此,在第一次集訓的時候,我以為電表只是寫著數字的方盒子。」

 「不過,透過自然老師的講解以及每天的觀察,我發現:電表上的數字會隨時間日益增加。我從紀錄電表的數字變化瞭解到班級用電情形,發現我們的用電行為和地球環境息息相關,漸漸的,我喜歡上了這份工作。」

 「我會忘記寫功課、忘記背課文,也會忘記帶美勞用品,可是,從來不曾忘記紀錄電表!雖然要牢牢記住早晚紀錄數字,我卻樂在其中!」

 「現在,我已經完全喜歡上這份能源小天使的工作,我從中知道了怎麼使用電表,也得到許多樂趣,更深刻地體會身為地球村公民應該時時刻刻謹慎使用能源,真慶幸老師當初選上我,我才能擁有如此不一樣的經驗!」

 老師設計教學的用心,成功地讓孩子主動思考,並體會到自身行為與大環境的關係,因而瞭解一個人也有力量保護世界。

能源培力 學校師生同學習

 惠文國小的能源教育小組成員除了總務處主任、衛生組組長等行政人員之外,還包括三位自然科老師,形成能源管理與教育兼顧的完全小組。在行政與教學兩方不斷地溝通交流之下,能源小組穩定發展,惠文的能源教育也逐漸成形。

 老師們很有創意,也都有自己的想像,在教育的專業下,有體貼師生的細微思考。譬如說,在能源小天使紀錄分析了五年級教室的用電量之後,發現照明最耗電,但又不能因為要省電就犧牲了孩子的視力健康,於是陳俊明老師就拿著照度計,在教室內的30個測量點,分別在晴天、陰天,自然光與開燈的情況下進行測量,並以等照圖的方式呈現出來。

 結果發現,晴天時某些靠窗的位置,其實是不需要開燈的。有了數據的支持,學校就可以很明確地告訴老師和家長,以學校目前的環境概況來看,晴天關燈並不會影響孩子視力健康。

 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輔導計畫的核心精神,就是將全校各部門捲入能源改革,改變學校文化。如果我們說全校式經營的能源教育,可以是教育改革的一部份,那麼老師的增能、孩子的改變,不就是一個具體可見的成果嗎?!

 惠文在用心經營團隊的同時,新能源文化的種子就已經慢慢萌芽了,師生的習慣逐漸在改變。今年,惠文也想推動「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」,相信慢慢地也能把家長拉進來,讓惠文的新能源文化,逐漸成長茁壯!

省政府 結合教育與生活
 建安國小是一個位於三峽的山中的小學校,因臨著一條溪流而發展出極具特色的溯溪生態遊學課程,成為著名的綠色小學。但是陳玄謀校長對學校卻有更大的期許,體認到未來將面臨能源逐漸短缺的危機,他認為應該開始培養師生在生活上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,並將節能的知識與技能內化到校園每個人的心中。

 「平滑的表面流不住水滴,單調的教育手法留不住記憶」陳校長說,以前學校講能源,其實是滿疏離的,不容易和學校生活搭上線,後來有了『建安省政府』的點字,開始讓能源教育變成很有趣的東西。

 「建安省政府」是建安國小構思了將近一年的點子,在校長和老師們一次又一次的發想與設計之後,將省政府組織劃分為省電廳、省水廳、省廢廳、省聯合社以及省新聞處。省電廳與省水廳顧名思義就是協助學校的水電管理,省廢廳掌管垃圾分類與減量,省聯合社負責二手物資的交流再利用,最後,還有省新聞處專門收集節能減廢的過程與成果,轉化為報導或宣傳讓全校或校外人士分享。

 這些廳處的成員全都由學生組成,學校最令我們驚豔的一點,就是將所有年級打散混齡分組,由高年級帶著中低年級的孩子,一起執行所有的工作,再各有老師擔任省府委員進行監督。因為有大孩子的帶領,老師的負擔就會減輕許多。另外,未來孩子如果升上一個年級,他所屬的廳處也會改變,六年下來,孩子就會接觸到節能減廢的每一個面向。

 「就像我們的打掃工作,以前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去劃分區域,未來將以省政府的編組去分工。例如省水廳的大孩子,就要帶著年紀小的清掃洗手臺、水溝;省電廳就負責電腦教室,透過這個制度,每天強迫孩子去跟環境做一些對話。」陳校長說。

 學校提供機會讓孩子動手接觸能源管理,於是建安的孩子開始懂得配合空間採光開關燈,他們在開關上貼著「前中後」的標籤,提醒自己只需打開需要的燈光即可;省電廳的成員在老師的幫忙下,也知道如何更換燈管。透過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輔導計畫的協助,建安也設置了數位電表,讓孩子瞭解學校使用能源的狀況。

提供完整架構平台 能源教育自發成長
 為了營造一個節能的情境,校園各個小角落都可以見到學校的用心。走進校門,門上的跑馬燈就是由警衛室上的小太陽能板供電;教室前栽種了百香果,攀爬的藤蔓形成綠籬,遮蔽了刺眼的陽光也降低了教室溫度;廚房裝設了太陽能熱水器,孩子的營養午餐就由太陽煮的熱水來烹煮;山中豐沛的雨水當然也不可放過,校園裡簡易的雨水回收系統,下一次大雨就滿了,經過濕地過濾後再做為澆灌灑掃使用。

 能源學校計畫主持人,也是師大環教所教授王順美老師認為,學校的計畫充分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,讓能源意識與教育自發地不斷發展。「從學生開始改變學校文化,相對是比較容易。」王順美說,以上這些學校的作法,已把單純的校園清潔轉為資源管理,「這是更全面的一種教育。」

大學校vs.小學校
從點擴散vs.全面擾動

 無論將近兩千人的惠文國小,還是不到兩百名師生的建安,能源學校計畫僅提供適度的協助,主要還是學校自身發展對能源教育的思考與行動。在今日節能減碳熱潮的席捲下,12所能源學校仍然能在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特質,發揮自己的所長,然後發展出別具特色的能源教育。惠文國小的能源教育小組從小處著手,漸進式地一步步營造節能氛圍;建安國小決心推動「建安省政府」,全面營造一個珍惜能源的學習情境。大學校,小學校;從點擴散,全面擾動,我們的能源學校將各自成長,但攜手共同培養台灣能源素養深化的下一代。

【延伸閱讀】
一個簡樸節能的學習國度~台北縣建安國小》林雅容 9-Jul-08 能源學校部落格
從心改造 惠文國小能源大革命》林雅容 17-Jun-08 能源學校部落格
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》陳楊文 6-Jun-08
低碳生活部落格

沒有留言: